咒齿经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紫山大全集
元代诗文别集。26卷。胡祗遹撰。据刘赓《紫山大全集序》,胡祗遹“平生著《易解》三卷,《老子解》一卷,诗文号《紫山集》者六十七卷”。但原本《紫山大全集》67卷久已亡佚不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胡祗遹诗文若干篇,重编为《紫山大全集》26卷。卷首有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门生刘赓序。据刘序,可知在胡祗遹去世20年以后,他的儿子在彰德首刊本集,并行于世。卷1为赋、五言古诗,卷2—3为五言古诗,卷4为七言古诗,卷5为五言律诗、五言排律,卷6为七言律诗,卷7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卷8为序,卷9—11为记,卷12为书,卷13为论、说、议、喻,卷14为表、题、跋、铭,卷15—17为碑,卷18为墓志铭、行状,卷19为祭文、哀辞,卷20—23为杂著,卷24—26为语录。《四库全书总目》评述道:“今观其集,大抵学问出于宋儒,以笃实为宗,而务求明体达用,不屑为空虚之谈。诗文自抒胸臆,无所依仿,亦无所雕饰,惟以理明词达为主。”同时,《四库全书》编者也指出:“惟编录之时,意取繁富,遂多收应俗之作,颇为冗杂。”这些意见都是比较准确恰当的。
竹云题跋
四卷。书论。清代王澍撰。是卷为王氏跋帖刻之作,考订渊源,探颐索奥,而其中自述临摹心得,尤臻精审,为学书者所珍。如跋欧阳率更《醴泉铭》云: “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八者全具,而后可为人书。”王澍长于书法,工于鉴别,而于源流同异,考证尤为详尽。此书系临摹古帖题跋,编撰而成。他结合书法与史事,提出了自己一些看法,大体都有根据。如钟繇荐季直表,祝希哲曾误作焦季直。
金小史
明朝吴县人杨循吉著,全书共八卷。记女真部兴起,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至哀宗天兴三年(一二三四)为元所灭。书中重视宋、金、辽之间的关系及其交涉过程,以简明见长。所记女真贵族及其军事民主制真切而具体,于金主亮之荒淫颇多揭露,可与正史中有关记载相参校。本书有《辽海丛书》本,这次整理即以此本作底本。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批判
上海神州国光社1931年12月初版,1932年10月再版。本书系作者自传《我的生平》一书部分章节的单行本。作者曾以论文形式在杂志上发表此文,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因此后来神州国光社决定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在书中作者主要对胡适所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的实验主义方法作了批判。并对胡著中的某些论断诸如春秋战国的时代性及其产业发展的情形,中国哲学发生时代的时势及其思潮,诸于哲学勃兴的原因,老子、扬朱、庄子、孟子、苟子、墨子、别墨、法家、及前三世的哲学思潮的理解和评价、古代哲学中绝的原因等问题,均提出了不同看法。书前有著者自序;再版时改名为《批判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全书分为12篇。
大乘庄严经论
梵名Maha^ya^na -su^tra^lam!ka^ra 。凡十三卷。无着造,唐代波罗颇蜜多罗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内容解说菩萨发心、修行以及应修习之各种法门。又称大乘庄严论、大庄严论、庄严经论、庄严论。乃瑜伽十支论之一。全书共分二十四品。现存之梵本系法国学者莱维(S. Le/vi)于一八九八年发现于尼泊尔者。西藏译本将全书分为‘颂’、‘释’两部分。梵本及西藏译本皆仅有二十一品。本论名目盖含有庄严大乘经之深义,故成唯识论述记卷四本谓,本书书名应题为‘庄严大乘经论’。本论援引经典颇多,有十地经、无尽慧经、行清净经等数十种。关于作者,众说纷纭,梵本未举出作者之名;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长发有无条、开元释教录卷八等,均谓本书为无著所造;西藏译本谓是弥勒造;成唯识论了义灯卷一本、成唯识论述记卷四本、解深密经疏卷四等则皆称本颂为慈氏弥勒菩萨造,释论则为天亲菩萨所造。
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一卷,宋施护译。说长者女须摩提,嫁于满财长者子,令其家供养佛僧,同悟道者。出于增一阿含经须陀品第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