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论

作者:李通玄
大方广佛华严经论

唐代华严学者李通玄撰,四十九卷。李通玄世称李长者,又称枣柏大士,身为李唐王室后裔,其早年钻研易理、精通儒学,后转而深入佛典,对《华严经》用功尤深。​ 这部论著围绕《华严经》展开阐释。开篇以立十门之法,即依教分宗、依宗教别、教义差别、成佛同别、见佛差别、说教时分、净土权实、摄化境界、因果延促、会教始终,来剖析《华严》一经义理,为理解全经搭建起基本框架。在释经文时,先对经意进行总叙,阐明经宗趣,点明教体,总陈会数,随后详细解读经文内容。​ 书中观点独特,创立 “十宗十教” 判教理论,将《华严经》全部内容划分为十段,指出其有五种因果遍周义。强调文殊、普贤与毗卢遮那佛的三圣圆融关系,纠正当时佛教界轻视文殊而重普贤的倾向。同时,其学说受《大乘起信论》影响,并将《周易》思想融入对《华严经》的解读中,推动佛教中国化进程。​ 《大方广佛华严经论》在华严学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与清凉国师澄观的《华严经疏钞》并称为 “华严双璧”,为后世华严学者提供新视角与思路,对中国华严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初恋

初恋

《初恋》是俄国作家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创作的中篇小说,发表于1840年4月的《读者文库》。《初恋》写了四十余岁的中年人,符拉基米尔·彼德罗维奇对他十六岁初恋生活的回忆,并细致而独特地描写了少年“我”的心理活动。主人公是一个情窦初开的16岁的花季少年,在他充满着爱情的预感的时候,他们家旁搬来了一户新邻居——一位穷公爵夫人和她的女儿。少年便很自然地与21岁的公爵小姐齐娜伊达相遇和相识。后来,少年发现齐娜伊达与一个中年男人幽会。于是少年跟踪她,最后发现那个中年男人竟是自己的父亲。《初恋》完成于1860年,是一篇自传性的中篇小说。屠格涅夫承认:“《初恋》也许是我最爱的作品,其他作品或多或少有编造的成分,《初恋》却根据真事写成,不加一点修饰,每当我反复阅读时,人物的形象就在我眼前鲜明地现出来了。”

黄檗山寺志

黄檗山寺志

《黄檗山寺志》初修于明内阁首辅叶向高重兴山寺之后。清顺治九年(1652年),隐元禅师在圆悟、通容禅师和居士林伯春、僧行玑所襄辑的旧志基础上重修本志。清道光三年(1823年),住山僧清馥、道暹再次重修。现存的本志系民国十一年(1922年)的重刻本。

真诠

真诠

道教书。丘处机五传弟子葆真子阳道生传,清彭定求校刻。三卷。分内丹修炼之道为二:一是虚无大道之学,即“虚极静至,精自然化气,气自然化神,神自然还虚”,认为与道合真,形神俱妙,变化莫测,其寿无量;二是以神驭炁之学,即“虚静以为体,火符以为用, 炼精成炁, 炼炁成神, 炼神还虚”, 亦能使形合神,“长生不死”。前者为顿法,后者为渐法,认为此二端,“为金丹之真谛,大道之正宗,体之有益,修之则成”。收入《道藏辑要》鬼集六。

唐五代宋词选

唐五代宋词选

《唐五代宋词选》(二册),1936年5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属“中学国文补充读本第一辑”。这个选本所选,作者在导言中说“侧重于所谓豪放一派”,来“激扬青年们的志气,砥砺青年们的节操”。我们据以重排,改正明显的错误,其他一仍其旧,以便读者与《唐宋名家词选》并读。

香囊记

香囊记

传奇。明邵灿撰。《南词叙录》、《曲品》均著录。此剧演南宋张九成考中状元,因策论违忤丞相,被遣派岳飞幕下监军。不久又遭谗言,受命出使契丹,羁留漠北。其妻邵贞娘思夫心切,忽有败兵持九成所佩之紫香囊,前来易食,并谎称九成已战死。其弟欲明真相,远赴朔方探信。值契丹南下,兵破汴京,贞娘与婆母逃难,中途遇贼惊散,寄居周姥姥家。紫香囊复为赵军使之子所得,遣媒欲强娶贞娘。时九成经历十二载,始自契丹逃归,以功授观察使,遇贞娘前来告状,夫妻相会。后合家团圆,一门旌表。作者自称撰写此剧是紧步丘浚《五伦全备记》的后尘,说忠教孝,宣扬封建纲常。剧本结构松散,情节多蹈袭《琵琶记》和《拜月亭记》。又以《诗经》、杜甫诗句匀入曲中,宾白亦多文语。此种自诩才情、卖弄学问、追求典雅工丽习气,开明代戏曲史上骈俪派之先河。《香囊记》出现后即为一些封建文人称赞,誉为像《大雅》那样能“厚风俗,正人心”(见明陶奭龄《喃喃录》卷上),效尤者亦纷沓而至。徐渭《南词叙录》曾对此类“以时文为南曲”之作予以严厉抨击。今存明刊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继志斋刻本影印。

榆巢杂识

榆巢杂识

《榆巢杂识》为笔记。清赵慎畛撰。二卷。慎畛字遵路,湖南武陵人。嘉庆进士。历任编修、御史、广西巡抚、闽浙总督等职。颇有政绩,撰述亦多。是书成于光绪间,凡八万余字。内容多记当时典章文物及名臣嘉言懿行。于塞外山川风土,亦有所涉及,记载翔实,文笔简洁,可供研究清代掌故。有光绪间浙江官纸总局铅印本,《笔记小说大观》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