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藏金刚菩提心义略问答抄
作者:安然
日本平安时代中期天台宗僧人安然著,5卷,该书主要围绕真言宗的教判展开,安然在书中提出将天台宗的藏、通、别、圆四教加入 “密” 成为五教,认为密教为一了义教,虽在 “理” 上与圆教相近,但圆教经论未分明开说五智三密事理,只有密教才是事理俱密,宣说其极致义理,且在修持中身口意三者密切配合,这是其他各教无法比拟的。书中对菩提心的体性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浅略释、深秘释、秘中深秘释、秘秘中深秘释等四种解释,分别以厌求妄心、自性净心、大三法羯、真如法性为菩提心体。同时,还对行愿菩提心、胜义菩提心等概念进行了详细阐述,认为真言门行人以真言印满万行,直以三密行得满万行,不必加修事万行。
猜你喜欢的书
复仇女
松本清张著,又名《少女复仇记》,哥哥被当作抢劫杀人犯错抓后,柳田桐子从九州来到东京,请资深大律师大冢先生出庭辩护,见桐子拿不出高额的诉讼费用,大冢以没有时间为由拒绝了桐子的请求。柳田一家的不幸遭遇引起了阿布启一的同情。阿布是《周刊社论》的一名记者,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帮助桐子洗刷哥哥的不白之怨。然而,没有律师大冢的出面,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柳田先生在福田被如期处死。哥哥死后,桐子到东京做了一名女招待。一个偶然的机会,阿布在俱乐部见到了桐子。此时,阿布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桐子,而且他还在暗中调查大冢与黑帮势力相勾结的证据。大冢先生得知柳田被处死后,在对柳田案卷的分析中发现真正的凶手应该是一个左撇子。不久,大冢的情人河野径子也卷入一桩凶杀案,而能证明径子是无罪的唯一证据就是桐子在案发现场捡到的一枚打火机。
淳熙严州图经[标点本]
八卷。宋董弅主修,喻彦先检订,陈公亮重修,刘文富订正。董弅知军州事。刘文富州学教授。《严州图经》宋绍兴九年 (1139)修,淳熙十二年(1185)重修,全书共八卷。现存三卷。为:子城图、建德府内外城图、府境总图、建德县境图、淳安县境图、桐庐县境图、遂安县境图、寿昌县境图、分水县境图。第一卷为州郡之经,目为历代沿革、分野、风俗、州境、城社、户口、学校、科举、廨舍、馆驿、仓场、库务、军营、坊市、桥梁、沟渠、物产、土贡、登科记、人物、碑碣。第二卷为建德县经,目为历代沿革、县境社、乡里、户口、廨舍、知县题名、馆驿、土贡、税赋、课利、寺观、祠庙、山水、古迹、贤令、人物、碑碣、坟墓。第三卷为淳安县经,其目略同第二卷,以下未分卷,目为夏税、秋税、课利、寺观、古迹、贤牧题名、添倅题名、学校。严州宋代图经,久已散失。此本上录有钱竹汀宫詹跋,谓是淳熙重刻本。仅存首三卷,又附丹铅生记云:咸丰纪元六月,上元朱述之先生传录宋本寄示,因为手写,并订正卷中错简。此卷仍为手写,错漏时有,似非丹铅生手写原本。旧抄难得,故当珍之。现有清丁氏八千卷楼影宋抄本,清丁丙抄本,清抄本,旧抄本,民国二十二年(1933)诵芬堂董氏刻本,清乾隆间《四库全书》本,清光绪二十二年 (1896) 《渐西村舍汇刊》本,民国二十六年 (1937) 《丛书集成初编》本。
铁岭县志
地方志书 清康熙十六年(1677)贾弘文修,董国祥纂。首有贾序,末有董跋,有修志姓名,附图(疆域图、县治图)。2卷,9志,29目。卷上建置志(城池、公廨、坛壝、祠庙、关梁、驿站、仓库、养济院、丽谯)、疆域志(山川、村落、物产、市集、古迹);卷下田赋志(丁粮、徭役、杂税)、户口志(里社、风俗、孝义)、学校志(选举、书院、名宦、乡贤、乡钦)、官师志、祥异志、人物志、艺文志(碑记、杂文、诗)。此志是现存东北第一部县级志书,为研究关东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有用的资料。辽宁图书馆藏康熙刊本。此外,铁岭县志还有康熙二十二年(1683)贾弘文修纂本,同治年间魏燮均、商广源等修纂本,1915年陈艺、蒋益龄、郑沛纶等修纂本,1931年黄世荣、俞荣庆、陈德懿等修纂本等。
御览经史讲义
三十一卷。清爱新觉罗·弘历敕编。乾隆二年(1737),弘历特诏翰林詹事六科十三道诸臣轮奏讲义。或标举经文,下列先儒义疏,阐明其理蕴;或节取史事,下列先儒评语,辨析其得失。大略如宋人讲义之例。在轮秦讲义过程中,弘历认为敷陈中理者,加以嘉勉;认为持论未当者,则召对指示,命复缮写以进。故讲义虽出众手,但也代表弘历的观点,弘历有折中群言之功。该书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等。
观世音经笺注
佛经笺注,丁福保均步趋王逸注《楚辞》、李善注《文选》的前例,于经文每句之下注解字词义据,疏通文句大意。但这本《观世音经笺注》毕竟是观世音菩萨应化的典籍,丁氏于此之外,还增注了一些史书中的灵验故事,连同卷首的《观世音经灵异记》一并附上。《观世音经笺注》原为丁福保创办的医学书局所出的《佛学丛书》当中的一种,民国七年铅字排印出版。道崇法师根据此本,重新加上了规范标点。钟锦先生再校一遍,并将丁福保的《畴隐居士自述》和印光大师的《复丁福保居士书》十九通作为附录。因为前者涉及印光大师对丁福保笺注的评价,后者可以了解丁氏的生平,对于我们阅读丁福保居士的佛经笺注,有些参考价值,所以一并附后印出。
修忏要旨
全一卷。宋代知礼(960~1028)撰。本书旨在依摩诃止观及法华三昧仪,以阐明法华三昧之要领。然其所述修忏要旨非仅限于法华忏法,更及于大乘经典,以其着重于忏摩用心之要领,故修忏法时所用之诵文则无记载。本书内容分为三章,首叙大乘经典之四种行法(常坐、常行、半行半坐、非行非坐),及修法华三昧之功德。次依止观及法华三昧仪之文,详述忏悔之意义。末以修忏悔系欲究竟圆顿止观作结尾。本书前有科文,末有附记香华运想偈。书中文虽简短,然止观实修之大要皆已涵盖,故于宋代广为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