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幕后凶手
波洛的最后一案。这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在1975年完稿的作品,是留给女儿罗莎琳德的礼物,书中黑斯廷斯之女朱迪斯即以罗莎琳德为原型。黑斯廷斯上尉应波洛之邀,在事隔多年后回到了现已是乡间旅馆的斯泰尔斯庄园——这对老朋友初次相遇并共同经历第一桩谋杀案件的地方。然而,另满心憧憬着与波洛及女儿朱迪斯相聚的上尉始料未及的是,比上次更加凶险的谋杀正等待着他的到来。原来,波洛追寻一个手法高超的谋杀犯来到此地,希望阻止罪行的发生。身体每况愈下的他要求黑斯廷斯上尉的协助。但波洛拒绝透露凶手,只断定凶手就是旅馆中的某一个人。旅馆主人夫妇,女儿的雇主——富兰克林夫妇,护士克莱雯小姐,卡林顿爵士,科尔小姐,斯蒂芬·诺顿,生性不羁的阿勒顿少校,甚至是波洛的新男仆科蒂斯……究竟谁才是凶手?黑斯逐渐发现,这些人之间,以及他们与前几次谋杀案件的当事人之间,都存在着某种联系;而凶手的犯罪手法有一个共同点:在每次事件中似乎都有一个明显的嫌疑人等待着走上被告席,然而,真正的罪犯却隐藏在他们背后,逃过了法律的制裁。正当一切看似平静的时候,凶手已经开始行动了,有人相继被害,波洛却未能阻止惨案的发生。就在此紧要关头,波洛却去世了........黑斯廷斯苦苦思索着波洛留给他的线索,陷入重重迷雾之际,收到了一份赫尔克里.波洛留给他的手稿。原来,凶手竟然是……......
世说新语笺疏
余嘉锡撰。周祖谟、余淑宜整理。中华书局1983年初版。本书经始于1937年,记于三种刻本字里行间,自谓“一生所著甚多,于此最为劳瘁”。整理者屡经抄录,方成清本。采用清王先谦重雕“纷欣阁”本,以宋代董棻刻本(日本影印本)、明代袁重雕本等对校。笺疏列于原文每条之后。内容极为广泛,主要注重考案史实。对原作及南朝梁刘孝标《注》涉及的人物事迹,一一寻检史籍,考核异同;原书不备者,略为增补,以广异闻;事乖情理者,则加评论,以明是非。于《晋书》亦多有驳正。书末附《常见人名异称表》、《人名索引》、《引书索引》。
论语学案
明哲学家刘宗周阐发其理学思想的重要著作,凡十卷。此书为刘宗周讲义之纪录,用语体白话直抒胸臆,故“其论不无纯驳”(《四库全书总目》)。此书主要内容有四:一是以慎独为讲学之宗。《为政以德》章中说:“君子学以慎独,直从声嗅外定根基。一切言动、事为、庆赏、刑成无不日见于天下,而问其所从出之地凝然不动些子,只有一个渊然之象,为天下立皇极而已。”《朝闻道》章中又说:“闻道者,尽性焉已矣”,“然其要只是一念慎独。此一念圆满,决之一朝不为易,须之千古万世不为难,学者省之。”二是重义利之辨。《可以托六尺之孤》章中说:“古人济大事,全靠脚根定,只不从身家名位上起念便是,凡可夺处皆是此等作崇也”,“故君子非有才之难,而诚之难。”《士见危致命》章中又说:“学问只有生死一关为究竟地,寻常只有义利一关最难破解。”三是反对悟“空”。宗周笃信阳明之学,但对王学未流堕入禅学则深加鍼砭,主张“孝”、“悌”即为人性之“良知”、“良能”。他在《其为人也孝弟》章中说:“孝弟是后天最初一脉,为万化之所从出,故学以务本者本此。然孝弟之有本,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者是也,是为良知,是为良能。于此而反求其本,其为天命之性乎!”四是提出性即义理,而非气质。在《性相近》章中他指出:“愚谓气质还他是气质,如何扯着性!性是就气质中指点义理者,非气质即为性也。”有《四库全书》本。
绪言
清戴震著。分上、中、下三卷。本为其《孟子字义疏证》初稿。是作者指名批判程朱理学的第一部著作。首先肯定宇宙天地是一个“气化流行,生生不息”的物质世界,其物质基础即是“阴阳五行”,认为“阴阳五行,天道之实体也”。世界上一切人物皆禀“天地之气”而生,人性即人所禀得的阴阳五行之气。“人物分于阴阳五行以成性,舍气类更无性之名”。提出人的感性情欲即源于气化自然,因而是合理的,反对宋儒“存理灭欲”的道德说教。草成于乾隆三十四年 (1769),写定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是对《原善》和 《孟子私淑录》观点的综合、增补与发展。后又增定成 《孟子字义疏证》。其基本观点与《孟子字义疏证》一致。 上卷重点论述理气、心物关系,中卷论述人性伦理问 题,下卷重点批判程朱理学。
西方发愿文注
题目五字,有通有别。“西方发愿”是别名,“文”之一字是通名。就别名中,“西方”二字是所发,“愿”之一字为能发,“发”字具兼能所。又“西方”是所愿之处,“愿”是能发之心。言“西方”,则该依报、正报。言“发愿”,则摄自利、利他。依报则七宝庄严,圆融四土。正报则弥陀、圣众,一体三身。四土者:一常寂光土、二实报庄严土、三方便有余土、四凡圣同居土。三身者:法身、报身、应身。应有胜劣,胜则巍巍堂堂,劣则丈六八尺。
四天王经
全一卷。宋代智严、宝云共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内容记述持国、增长等四天王于每月六斋日,奉帝释天之命,从七曜二十八宿下四洲,巡行四天下,伺察众生之善恶以奏帝释。与长阿含经卷二十‘四天王品’、起世经卷六‘四天王品’之一部分内容相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