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李太白集
诗文别集。唐李白作。白字太白,故名。白生前曾有魏颢为之编集二卷;后李阳冰编其遗著为十卷,名《草堂集》;唐元和十二年范传正编李白集为二十卷。以上三本均已早佚。今传三十卷本为北宋宋敏求所编,清缪曰芑重刻,计序言、碑记一卷,歌诗二十三卷,杂著六卷。又有宋咸淳刻本三十卷,计诗二十卷,文十卷,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0年4月影印出版。此外历代均有李诗注本,校著者有宋杨齐贤集注、元萧士赟补注之《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后明郭云鹏就杨、萧原注本精简注文,附加文集,有《四部丛刊》影印本;有明胡震亨评注《李诗通》;清王琦《李太白诗集注》,该本参合诸本重编,并增附录六卷,较为详赡,中华书局曾加校补,于1977年排印再版;又今人瞿蜕园、朱金城有《李白集校注》,对王琦注本有所补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7月出版。
太玄朗然子进道诗
太玄朗然子进道诗,北宋道士刘希岳撰。《宋史‧艺文志》着录作「朗然子诗一卷」。今《正统道藏》本收入洞真部众术类。卷首有端拱戊子年(988)作者自序。书中载七律诗三十首。其诗歌咏内丹长生之道,指斥世人追逐名利、念恋财色之迷惑。所述内丹之道,大略以存精保气,致三田气贯、泥丸穴通为要。诗云:「夹脊双关至顶门,修行径此为根。华池玉液频须炼,紫府元君遣上奔。常使气冲关节透,自然精满谷神存。」篇末有短跋,略述朗然子生平。
芦川词
中国古代词集。张元干著。通行本有明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今人唐圭璋辑《全宋词》本,1965年中华书局出版。张元干(1091—约1170),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宋永福(今福建闽侯)人。北宋末年,为李纲僚属,参予汴京保卫战。南宋初年,以将作监丞致仕南归。晚年寓居福州。收词180余首。元干在北宋政和、宣和间已以词著称,风格清新婉丽;南渡后,词多悲愤苍凉之作,开南宋爱国主义词派之先河。有明代毛晋刻本。别有《景刊宋金元明本词》本,凡2卷。
沧浪诗话
南宋末年严羽著。羽有《沧浪集》已著录。羽字仪卿,一字丹丘,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人。事迹及生卒年不详。宋代诗话自欧阳修《六一诗话》首开其例,著作繁兴,但都较零碎,近于随笔。《沧浪诗话》却是一部最有系统的著作。由诗辩、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部分组成。《诗辩》提出了论诗的基本主张,是全书的核心。《诗体》论诗歌的体例,《诗法》谈写作方法,《诗评》评论了历代许多作家、作品,《考证》考订了一些诗篇文字、作者,表达了严羽的鉴赏观点。此编为作者代表作,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及诗证五题。后附《答吴景仙书》。此编以禅喻诗,形成“诗禅”说。论诗强调“识”,所论着重于诗的形式和艺术性,强调诗的形象思维。标榜盛唐,力排江西诗派。人民文学出版社83年出版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可参。沧浪论诗重视艺术特点,以禅喻诗。《诗辨》开宗明义,提出“学诗者以识为主”,标榜盛唐。“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虽然语涉玄虚,但体会到了盛唐诗形象思维之妙,慧眼独具。
南游记旧
庆历中,贾昌朝镇北都,因奏韩魏公治恩、[异]〔冀〕河流,断赵征[侍]〔村〕冈势,不利国姓,致皇嗣未立。仁宗即日中批付侍御史知杂吴中复亟往按治,一日受内降至七封。中复固请对乃〔行〕。既对,以所授内降面乞尽付中书、门下行出,乃敢奉诏。上初甚咈,吴固争不已,乃从之。时人谓之「铁面御史」。
韩非子译注
《韩非子》全书共十万余字,分为五十五篇。就其主体而言,它实在是一部政治学巨著,主要论述君主如何才能管好臣民、稳坐江山、富国强兵乃至称王称霸,亦即古人所谓的“帝王之学”。书中除了论述法术、权势等主要内容外,也论述了一些君主应该注意的道德修养、政治策略。同时,书中还有一些韩非对世道人情的剖析与感慨,对《老子》的解说,对论说素材的辑录,以及向君主的上书,内容十分丰富。时至今日,《韩非子》对我们了解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仍有很好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