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朱光潜著,这些书信均是作者在英国留学期间所写, 曾发表于1926年至1928年的《一般》杂志上,后由开明书店续集出版,夏丐尊作序。该书文笔优美,和青年谈读书、谈人生,谈社会等当时青年关心的问题,在当时颇有影响。收《谈读书》、《谈十字街头》、《谈人生与我》等书信体杂文12篇,附录《无言之美》、《悼夏孟刚》等文2篇。
吴下谚联
4卷,清王有光撰。此书初刻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本书在清代的众多笔记中较为别致,专采吴中俗语谚语,逐条加以解释,亦庄亦谐,俗不伤雅。全书分为启目、正目、续目、末目4个部分,共集谚语及俗语304条。启目首列开盘笑、回味甜、十样锦、百丑图、步步高、只只好6条俗语,实际上相当于本书的凡例,作者有感于编书者“先序文,次凡例,继之以目录,正文未入,阅者色倦矣”,因此他编集谚语,使街谈巷议,多作格言,是为回味甜”;其中嘉言懿行,“拟之曰十样锦”;含讥寓讽,“拟之曰百丑图”;书中所录谚语自2字至12字,“自短而长,挨次录之,若历阶然,故曰步步高”;每条谚语,“庄者取其醇正,谐者赏其风流,各适其可,故曰只只好”。书中的许多谚语反映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如“势败奴欺主”,“神衰鬼弄人”,“人直不富,港直不深”,“宰相家人七品官”,“朝里无人莫做官”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清代社会的真实状况。有些谚语寓意深刻,发人深思,如“死人臭一里,活人臭千里”,就揭示了一个真理。作者在对谚语的解释中有时还对封建社会的黑暗腐败有所揭露,如“纱帽底下无穷汉”一条注解:“朝绅州县,多不肖人员,不特居官者簠簋不饬,一切官之父族、母族、妻族,甚至婢妾族,以亲及亲,坐幕立幕,皆在纱帽底下。粮制巨斛,饷勒浮收,词讼通关节,馈送索门包,肉食罗绮,挟妓呼卢,无所不至,故曰无穷汉。”表现了作者的正义感。此书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与李光庭《乡言解颐》合印为1册。
雪履斋笔记
元代笔记。1卷。郭翼(字羲仲)撰。“雪履”是郭翼书斋之名。《四库全书》曾据编修程晋芳家藏本,将其编入子部杂家类。全书共47则,是作者江行舟中的手记,随手杂录,没有经过删汰或编次。本书以杂感为主,针对前朝人、事,或议其得失,或抒发个人感受,以坦率超拔见长。也有写个人生活经历的内容,读之颇为真切,如:“风雨五六日,江上初霁,遥望天际,作月白色,间作淡黄色,”“世人仰观,但见苍苍而已。岂知苍苍者之变幻如许哉!”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晚明小品文。明人曹溶曾将本书刊入《学海类编》,其中蹿入了明人的文字,也许正是由于本书行文风格颇近于明人的缘故。除《四库全书》本,还有《函海》本等传世版本。
金方镇年表
军事史书。清吴廷燮撰。作者有感于前代金史多有散亡,遂将正史中之诸方镇(总管)析出,汇成此表。凡一卷。所记事始于金收国元年(1115年),止于天兴三年(1234年),此百多年间诸方镇之姓名、兵战、升擢、贬谪等事皆有所录。因史书缺漏甚多,故每镇皆有缺年,多者几达十年。可作为研究金代方镇用兵之参考。今有民国间景杜堂铅印本、《辽海丛书》本等。
两晋通俗演义
《两晋演义》为《历代通俗演义》之一,本书以章回体结构,通俗的文章,机智的点评,真实再现了中华文明历史演进波澜壮阔的进程,叙述了晋代的兴亡。共有一百回,起自司马炎代魏,终至刘宋代晋,经历156年。西晋结束了将近百年的分裂局面,可是八王之乱,消耗国本,与汉人杂处的胡人趁机相继发难,导致了西晋的覆亡。而东晋则在江东重建,蓄积能量,展开艰难的北伐重任,却因内部权力争夺而损耗了实力。大将刘裕脱颖而出,两次北伐,收复长安,之后接连废黜两位皇帝,建国宋,东晋亡。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全套共计二十四册)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美国万佛城宣化禅师讲述,1971年6月13日开讲,1979年9月9日讲完。讲一遍用了八年多时间。值‘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开印之际,拜读了宣公上人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浅释’,这是讲解唐代清凉国师所撰的‘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的注释。是修学华严经的入门指导书。若是明白了这篇注释的内容,则对华严经大旨就能基本了解。今将此本增补在全经浅释内,以利修学。故此次出版的浅释全套共是二十四册(原书是二十三册)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