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受戒比丘六念五观法

作者:允堪
新受戒比丘六念五观法

新受戒比丘六念五观法,一卷,宋允堪撰录并序,外题六念五观法。

猜你喜欢的书

小说神髓

小说神髓

《小说神髓》写于一八八五年,是坪内逍遥的文艺评论,更是日本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理论著作。 明治以后,日本文坛流行两股风气,一是继承了江户幽默传统的戏剧文学,二是以传播西方思想为目的的政治小说。而《小说神髓》主张,文学应当排除道德和功利主义,立足客观描写。坪内逍遥提出的“写实主义”对近代日本文学的诞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上卷主张小说最重要的是应该描写人情,并进一步阐释应描写当世的面貌和风俗,下卷则论述了具体的写作方法。

太清风露经

太清风露经

太清风露经,题无住真人撰。一卷。《道藏阙经目录》着录,通常皆以为已佚,北京图书馆发现藏本,据考证,为元代《玄都宝藏》刊本。现已收入《藏外道书》古侠道书类。经文凡十五章,章名分别为自序、名位、大通、姑盈、自石、玄门、玉庐、大总、空谷、诚、洗涤、虚无、辨惑、治病。书中所论为吸风饮露之道。其自序章云:「夫长生之法其门不一。若乃金石草木采炼有功,神形疲劳,法又不贵。其吸风饮露之道,不离一室,不逾一日。首尾终始,数言便毕。」后面各章述其法,但辞颇隐晦。大抵以鼻口吸引风露,闭气数息,「似漱非漱,如浴非浴,风以导神,露以润屋。欲安神而兼屋,习风露而绝谷」,如此可达于「灵源不散身长在」之境。末章载以呵、吹、咽、嘘、呼、吸六气治病之法,似出于唐代。

李虚中命书

李虚中命书

三卷。古代星命术书。旧本题鬼谷子撰,唐李虚中注。收入《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术数类二》:“书中义例,首论六十甲子,不及生人时刻干支,其法颇与韩愈《墓志》(指《殿中侍御史李君墓志铭》)所言始生年月日者相合,而后半乃多称四柱,其说实起于宋时,……真伪杂出,莫可究诘。”此书以人的生年月日干支为依据,推衍人寿夭、贵贱、吉凶,为后世言星命八字术者所祖。

唐人万首绝句选

唐人万首绝句选

唐诗选集。共七卷。清代王士禛编纂。选唐诗人二百六十四家,诗八百九十五首。卷前有《序》。此书是有感于宋代洪迈《唐人万首绝句》的驳杂,将其刊定而成。洪迈编书卷帙繁复,原本一百卷,今佚九卷,每卷一百首,计七言绝句七十五卷,五言绝句二十五卷,末附六言绝句一卷三十七首,为唐人绝句总汇。此书成书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据王氏在《蚕尾续文》中自述:“是岁予年七十有五,笃老矣,目昏眵不能视书,唯大字本略可辨识。偶案上有洪景庐《唐人万首绝句》旧版本,乃日取读之,两月而毕,于是撰录其尤者凡九百余首,以继《文粹》、《诗选》之后。”书中所选五言绝句以王维最多,李白、韦应物、李商隐次之;七言绝句以李商隐最多。选书推崇王勃、王维、李白、韦应物、王昌龄等人,基本上选汇了唐人绝句的精华。诗虽无笺注评点,但在《凡例》中却对诗人诗作有所评论,推举李白《早发白帝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龄《长信秋词》、王之涣《凉州词》为压卷之作,很有欣赏和参考价值,流行较广。版本有康熙四十七年(1708)芸香阁刻本,商务印书馆据以刊行。

春秋经筌

春秋经筌

十六卷。赵鹏飞撰。赵鹏飞字企明,号木讷,绵州(治今四川绵阳)人,宋代经学家。生平不详。除此书外,赵氏还着有《诗故》(已佚)。赵氏认为,说经者拘泥三传,各守师说,多失孔子本旨,所以此书主于据经解经。其《自序》云:“学者当以无传明《春秋》,不可以有传明《春秋》。无传之前其旨安在,当默与心会矣。”赵氏释其书名“筌”字云,“筌”为筌心,而非筌器,“道不可以心囿而可以心求,求经当求圣人之心,此吾《经筌》之所作也。然圣人作经之心安在哉?曰,圣人驭天下之柄,威福而已,……所谓威福者,为褒为贬为功惩,自其赏罚而观之,则贤不肖判然玉石矣。……若夫仲尼,则以是柄寓之空言,褒而伸忠魄,贬而诛奸魂,其文见于片言只字之间,而威福与二帝三王同。”又云:“善学《春秋》者,当先平吾心,以经明经,而无惑于异端,则褒贬自见。”他批评世儒所谓非传则经不晓之论,认为孔子《春秋》寓王道以示万世,绝不可能“故为是不可晓之义以罔后世”。可见其学仍是秉承的啖赵及孙复“弃传求经”之衣钵。但与啖赵之流不同的是,赵氏认为三传虽固不足据,“然公吾心而评之,亦有时得圣意者”。现存残宋刻本、清《通志堂经解》本。

海印昭如禅师语录

海印昭如禅师语录

海印昭如禅师语录,一卷,元昭如说,行纯、道彰、从心集,曾巽中序,清茂跋,希陵跋,附塔铭,又云普照大禅师语录,南岳下第二十一世,嗣雪岩钦。又名《普照大禅师语录》、《海印和尚语录》。延绑四年(1317)序刊。收录袁州木平兴化禅寺语录、临江瑞筠山慧力禅寺语录、饶州东湖荐福寺语录、颂古、偈颂、佛祖赞、自真赞、跋、法语、小佛事、塔铭、跋。收入《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二十七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