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云吹万真禅师语录
作者:吹万广真猜你喜欢的书
布赖顿棒糖
格林将自己的作品分为“严肃小说”和“消遣小说”两类,《布赖顿棒糖》是最著名的“严肃小说”之一。所谓严肃是指作品探索的是生活中某些值得深思的问题。格林在小说中十分注重探讨信仰危机和犯罪,其受欢迎程度历久不衰。在本书中,格林就以黑帮—侦探小说为外壳,敷演了一出探索罪孽与救赎的精神悲剧。17岁的平基从困厄中爬出,一心想攀上权力的顶端;他手持甜美的布赖顿棒糖,将自己彻底献祭给地狱。 为了抵御世人的耻笑,他用残暴遮掩稚嫩,用野心装饰天真,用自负驱走自卑,不惜将身边的人一一逼入深渊。 尽管数次看到死亡近在眼前,他也没有一丝悔改。因为,比起死亡,他更害怕自己窘态毕露。
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
1913年和1916年分两部分发表于E.胡塞尔主编的《哲学与现象学研究》第一、二辑上。是舍勒哲学的最重要的代表作品。在初次发表时带有一个副标题“尤其关注伊曼努尔·康德的伦理学”,后来在第二版时修改为“为一门伦理学人格主义奠基的新尝试”。 舍勒认为,对I.康德伦理学说及其形式主义问题的批判只是这部著述的一个次要目的。他为本书预定的主要任务是“对哲学的伦理学进行严格科学的和实证的奠基”。这也是他为何在书中一再地借助于帕斯卡尔的“心有其理”之说法的原因。这里所说的“心”,指我们对各种价值的不同意向体验和感受活动;这里的“理”,指在这些意向感受之间的奠基关系和奠基顺序。在舍勒看来,各种不同的价值处在一个客观的、等级分明的体系之中:从感性价值(舒适-不舒适)到生命价值(高尚-庸俗),再由此而上升到精神价值(善-恶、美-丑、真-假),直至神圣之物和世俗之物的价值。这个奠基关系体现在价值的等级秩序上便是四个层次的划分:感性价值与有用价值、生命价值、精神价值以及世俗价值和神圣价值。与此相对应的是四种不同的感受层次:感性感受、生命感受、心灵感受、精神感受。对价值的感受和被感受的价值之间具有类似于胡塞尔意向活动与意向相关项之间的对应性。它也被描述为“价值高度与感受深度”的相应性。在这里起主宰作用的本质法则是:价值越高越是难以制作,而对它的感受就越深;价值越低越容易制作,对它的感受就越浅。 舍勒在书中基本勾勒出了他的“质料的价值伦理学”体系的总体轮廓。既体现了舍勒伦理学的“严格的伦理学绝对主义和客观主义”的精神,也代表了在它之中同样含有的“情感直觉主义”和“质料先天主义”的立场。 除此之外,这并不仅仅是一部现象学伦理学和现象学社会学的著作,它的实际讨论涉猎极广,与各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科相关联。哲学、历史学、宗教学、伦理学、政治学、教育学、人类学、民俗学、心理学、病理学、生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甚至经济学,都可以在其中获得现象学的启示和教益。
禅真后史
章回小说。明方汝浩著。十卷 六十回。书接《禅真逸史》,叙卢溪秀士瞿天民 为一坐怀不乱的君子,晚年得子瞿琰,生有异 象,但屡受长嫂张氏暗算,其父不得已而送至 友侄、刺史刘仁轨家寄养。在刘家得僧人传授 异术。唐高宗时在协助刘仁轨平定番酋作乱中 立功,除授东部司理。瞿琰一生做了一番惊天 动地的事业,除奸诛怪,驱疫赈灾,做到大理寺 少卿。武后时又为朝廷招抚巨寇,击退突厥进 犯,升为兵马大元帅,受到武后钟爱,欲再升擢 为兵部左侍郎,瞿疾辞归省,云游四方,继续为 民惩治贪官污吏,治病救难。最后得昔年所遇 老僧指点,并吞服四粒仙丸而大彻大悟,飞升 上界。原来老僧即前书之林澹然,瞿琰即其徒 薛举。此次投胎为生,为补前生功德,令其圆 满。有明峥霄馆刊本,钱塘金衙刻本,题“清溪 道人编次”。首有崇祯二年(1629)翠娱阁主人 陆云龙序。清代另有五十三回刊本,系据此书删去七回而成。1988年齐鲁书社据六十回本标点出版,略有删节。
汉魏晋宋五言诗选集注
《汉魏晋宋五言诗选集注》徐天闵注。徐天闵先生诗学造诣极高,常年讲授历代诗歌,所编讲义亦多,《汉魏晋宋五言诗选集注》即为先生“初任武大教授时所编讲义”。所选五言诗共189首,均取自王士祯所编《古诗选》。《武汉大学百年名典:汉魏晋宋五言诗选集注》中徐先生通过对汉魏晋宋五言诗的注解、评论,集中展示了历代诗论家研究汉魏晋宋五言诗的诸多见解;通过对诸家看法的辨析,对许多说法的是非、正误作了某种程度的清理,同时在辨析中又提出了一些新的学术观点,展示其对诗歌文学特性、美学意义、艺术形式的体认。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
周一良撰。中华书局1963年初版。本书收入了著名历史学家周一良有关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方面的几乎所有代表性的论文,基本反映了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文章大致按年代顺序编排,上编多写于1949年之前,下编大都写于20世纪70年代后。包括《南朝境内之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领民酋长与六州都督》《魏收之史学》《论诸葛亮》《论梁武帝及其时代》等一组论文,以及关于官制、礼制、词语的考证文字,均可见作者对魏晋南北朝史多方面的贡献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
般若心经释略
般若心经释略,一卷,明林兆恩撰并序及书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