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沙门天王经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幼科释谜
儿科著作。六卷。清·沈金鳌撰。刊于1774年。前四卷论儿科诊法,并将主要病证(无痘科)分为24门(类),各编四言韵语一首,予以综括。韵语之后,复采前人学术经验,融汇己说,阐述对于该病的辨证立法和治法。后二卷为诸病应用方。现存清刻本、1957年出铅印本。本书曾收入 《沈氏尊生书》。
太上老君戒经
经名:太上老君戒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期。假托老君为关令尹喜讲授。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戒律类。《道教义枢》、《三洞珠囊》均著录《老君戒经》等。本经盖出自六朝。述戒律。
高山大峒
长篇小说。韩北屏著。本书讲述的是广东大峒乡地主残酷地剥削和压迫雇农的故事。故事揭露了在土地改革时期,地主们想尽办法,从事阴谋活动,企图破坏土地改革,但是在党的正确的领导和农民群众的紧密团结下,大家终于推翻了地主,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了土地的主人。这部小说,是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描写了农村的土地改革运动,表现了农民的成长,其中有动人的情节、曲折的故事,非常富有地方色彩,读后令人记忆深刻,回味无穷。
古经解钩沉
经学注疏汇集。三十卷。清余萧客撰。成书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余萧客,字仲林,号古农。生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卒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78年)。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十五岁时即通九经,酷爱古籍,曾被直隶总督方观承聘请修撰《畿辅通志》。当时的人称赞他的学问在王应麟、顾炎武之间。后教授乡里,终于清乾隆年间。他的主要著述有《古经解钩沉》、《文选杂题》、《文选音义》、《选音楼诗拾》等。《古经解钩沉》三十卷,自序谓创始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成稿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名曰古经解钩沉,言古以别于现行刊本,言经解不言注疏以并包异同,钩沉则借晋杨方五经钩沉之名。”从唐以前古书中摘录诸经的注疏,按十三经顺序,钩稽排比,注明来源。首为叙录一卷,次周易一卷,尚书三卷,毛诗二卷,周礼一卷,仪礼二卷,礼记四卷,左传七卷,公羊传一卷,谷梁传一卷,孝经一卷,论语一卷,孟子二卷,尔雅三卷,共三十卷。而叙录、周易、左传均各分一子卷,实则三十三卷。其叙录备述先儒名氏,爵里及所著义训。书尚存者不载,或名存而其说不传者也不载。余则自诸家经解所引,旁及史传类书,凡唐以前之旧说,有片语单词可考者,悉著其目。虽有人名而无书名,有书名而无人名者亦皆登载。又以传从经,钩稽排比,一一各著其所出之书,兼著其书之卷第,精校而成。此书反映作者主张搜集汉儒经说,加以疏通,以保守汉人学说的思想。是清代吴派经学学者的重要著作。《古经解钩沉》有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杭州竹简斋石印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陶风楼影印本。
天台九祖传
全一卷。南宋沙门士衡编。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记述天台宗九世祖师之传记。九祖即:高祖印度龙树、二祖北齐慧文、三祖南岳慧思、四祖天台智顗、五祖章安灌顶、六祖法华智威、七祖天宫慧威、八祖左溪玄朗、九祖荆溪湛然。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释
无着菩萨造颂。世亲菩萨造释。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与《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论》同本,而不列经文,后附略明般若末后一颂赞述,即义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