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光

慧光
  • 姓名:慧光
  • 俗姓:
  • 性别:
  • 朝代:北魏
  • 出生地:定州长芦(河北)人
  • 出生日期:468
  • 逝世日期:537
  • 民族族群:

慧光(468~537)北魏僧。为地论宗南道派初祖。世称光统律师。定州长芦(河北)人,俗姓杨。年十三随父至洛阳,从佛陀扇多出家,时人称之圣沙弥。初习律部,不久受具足戒。四年后讲摩诃僧祇律。北魏永平元年(508),勒那摩提、菩提流支各译出十地经论,师通两译,自阅梵本,悟其纲领,对校异同,合为一本,地论宗遂因之兴起。又撰四分律疏,四分律因师之整饰弘扬,乃得光大。复作华严、涅槃、维摩、十地、地持等经之注疏。北魏末,于洛阳任国僧都。后奉召入邺,改任国统,故有光统律师之称。师立志贞静,坚存戒业,举止安详。临命终时,天宫现瑞,示寂于邺城大觉寺,世寿七十。著有玄宗论、大乘义律章、仁王七诫、遗教经疏、华严经疏十卷、十地论疏等十数种。[续高僧传卷二十一、华严经传记卷二、律苑僧宝传卷三、佛祖统纪卷二十八]

慧光书籍作品

猜你喜欢的书

神秘的陌生人

神秘的陌生人

本书《神秘的陌生人》是马克·吐温最后的作品,也是厌世主义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小说描述奥地利乡下的三个少年,有一天在突然出现的陌生人的唆使下,进入了光怪陆离的世界。陌生人自称名叫撒旦。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全都悲惨、绝望而暗淡,但笼罩在人物身上的飘渺空想以及一个接一个出现的神秘事件和难以言说的奇幻场景,使得这部作品读起来完全没有沉闷、阴郁之感。另外,在作品接近结尾时,马克·吐温所提出的激进反战论,连同对基督教文明的不信任和诅咒,在2013年的今天读起来,竟然带有预言家式的先见之明。这部作品在作者逝世后第六年的一九一六年首次出版,也就是说,马克·吐温直到最后并没有将这部作品定稿,因此有数种不同的原稿存在,这些原稿经过编辑之后,就是1916年的首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部作品并没有普及版,读者想要购买并不容易,不过在1929年出版的新全集中,则收录了几乎可以称为“最权威版”的《神秘的陌生人》。

牙医谋杀案

牙医谋杀案

“我们都是人——您偏偏忘了这一点。您说被您杀死的都是些傻瓜、罪人和废物,或者只不过是一个正派人——而且还有得是这样的正派人!这就是您跟我不一致的地方。因为在我看来,这四个人的生命正跟您的生命一样宝贵!我考虑的正是一个个有权不被人夺走生命的人。是的——这就是我的回答。”是的——这就是波洛的回答。小小牙医的诊所成为故事的焦点。牙医莫利和他的妹妹乔治娜过着简单而宽裕的生活,他的助手内维尔小姐告假,撇下了缺心眼的听差阿尔弗雷德去应对她可怜的男友卡特。这天早上,诊所生意兴隆,莫利大夫和他的同事赖利忙得不亦乐乎。他们的顾客有大人物,也有小人物:军人阿伯克隆比上校、大侦探赫克尔里·波洛、银行家斯泰尔布伦特先生、退休的公务员巴恩斯、衣着寒酸的西尔小姐、从印度归来的安伯里奥兹先生,还有未曾现身的雷克斯先生……突如其来的死亡事件中止了忙碌。谁是傻瓜?谁是罪人?谁是废物?谁是正派人?谁是死者?谁又是波洛先生同样尊重的心狠手辣的凶手?让我们和老朋友杰普探长一起欣赏波洛先生又一场精彩的表演。

黄帝四经译注

黄帝四经译注

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的道家黄帝学派的著作。书的四篇释文、注释单行本于1976年出版,书题是《经法》。此书指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所出帛书中的四篇佚书,原来和《老子》乙本合抄在同一卷上,发现于1973年。唐兰先生提出,此四篇佚书即《汉书·艺文志》所载《黄帝四经》。全书均用韵文写成,各篇题目分别是:《经法》、《十六经》、《称》、《道原》。《经法》论以法治国,《十六经》讲政治、军事策略,《称》提出施政执法应注意的问题,《道原》是论述道的专章。《经法》分9节,《十六经》15节,各节都有标题。《称》、《道原》不分小段。此书成于战国时期,出土的帛书则是西汉时所埋藏。此书是黄帝学派著作,出自道家。各篇均以道作为理论基础,道被说成宇宙的本原、万物的灵魂、思想行为的准则。主张文武并用,刑德兼行,以法为符,无为而治,实行保民、爱民和养民政策。承认等级制的合理性,并极力加以维护。提倡慈惠爱人,诚信谦卑、节俭寡欲,反对纵欲和聚敛财富。将战争划分成为利、为义、为行忿3种,认为只有义战才能得到拥护。用兵上讲求师出有名,利用天时地利人和,扬长避短。上述观点与道家老、庄一派差异较大,而与文子甚为相近,申不害、慎到著作中亦有与此书类似之处。《汉书·艺文志》所载黄帝之书计12类26种,首列此书,后亡佚。

灵枢识

灵枢识

本书系<皇汉医学丛书>之一,日人丹波元简著。采取选注而不自作注释的方法。在选注方面,多采用王冰、马莳、张介宾、吴昆、张志聪等家注释,考证精确,说理入微,符合经旨而有发挥者入选。对各注有分歧时,则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孰是孰非。如有未能肯定,或可并存者,则以疑似口吻,径曰“恐非”或“似是”或“可并存”,俾学者知所思考抉择,有比较好的研究态度。 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史崧献出<灵枢>家藏旧本二十四卷。原书虽佚,然其各种传本得以流传至今。其中主要有二十四卷白文本与十二卷白文本两个系列。十二卷本系列中的赵府居敬堂本刊刻于1522年,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影印问世以来,成为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通行本。

诗广传

诗广传

五卷。王夫之撰。王夫之对《诗经》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了大量研究。他曾经遍注群经,除是书外,尚有《诗经稗疏》、《诗经考异》、《诗经叶韵辨》、《诗绎》等。或辨证名物训诂、或辨析异体、或考辨字音、或研究艺术形式、或阐发义蕴,多精深独到、异于凡说。是书乃王夫之阅读《诗经》的杂感集,依次议论二《南》、十三 《国风》、《小雅》、《大雅》、《周颂》、《鲁颂》和《商颂》。共五卷二百三十七篇。是书以随笔杂记之形式,对《诗经》内容推求阐发,故不全载经文,遇有疑义,乃为考辨。于涵泳文句之时,往往借题引申发挥,得美刺之旨,宣传自己的哲学、政治、经济、伦理及文字观点,发表社会改良的思想主张:如读《国风·陈风》各诗,提出“饮食男女之欲,人之大共”。主张“君子敬天地之产而秩以其分,重饮食男女之辨而协以其安”。认为“欲”为人们的生存要求,乃公理,应该满足,从而反驳程、朱理学“灭人欲存天理”之说。是书似一本政治论文集,其社会改良的政治思想带有明显的阶级烙印和时代局限,论诗也多有臆测之处。然其诠释,往往能得 “兴、观、群、怨”之旨,较之前代经师的诗说有较大进步,且开启了《诗经》研究的重大革新,对近代维新运动的思想先驱龚自珍、魏源有深刻影响。魏源称赞此书“精义卓识”,所著《诗古微》一书全取其说,且在下编全文收录此书。《诗广传》之版本凡七,钞本有船山五世从孙嘉恺之钞本和衡阳刘氏藏旧钞本两种。印本有湘潭王氏所刻《船山遗书》本,金陵节署所刻之《船山遗书》本,太平洋书店铅排之《船山遗书》本,1964年中华书局排印之繁体字标点本,1992年岳鹿书社出版之《船山全书》本为最新版本。

因明入正理论直解

因明入正理论直解

因明入正理论直解,一卷,明智旭述,相宗八要直解第一。